8月10日,由巽風科技(貴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巽風科技”)與清華青島藝術與科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藝科院”) 共同舉辦的“第一屆數字生態共創平臺建設高端論壇”在北京清華同方科技廣場國際報告廳成功召開。
數字共創平臺啟動,創新驅動發展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謂“新”,就是要探索新模式,拉動新產業,打造新動能。而“質”則代表優化產業結構,拉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不斷演進。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元宇宙、大模型等數字技術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新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加速了信息傳播和交流,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 結合這一背景,在巽風科技與清華藝科院雙方共同努力下,“紫荊巽風共創中心”正式成立。雙方將匯聚在科技創新、數字創意、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優勢資源,面向社會共同推出涵蓋數字藏品、原創設計以及科技產業發展三大領域的“數字生態共創平臺”項目,以“元宇宙、大模型、數字共創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為目標,助力數字生態共創平臺的建設,一同探索科技創新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新形式、新路徑。而這正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所在——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
汪建松教授和殷程總經理共同為紫荊巽風共創中心揭牌 激活傳統產業活力,促進數字生態建設 傳統文化產業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的發展中,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生產力要素以實現創新和轉型。這種新質生產力不僅包括先進的數字技術和平臺,還涵蓋創新的思維模式、跨界的融合能力以及對傳統文化內核的深刻理解與現代詮釋。通過這些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傳統文化產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其產品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能有效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使其在數字中國的背景下煥發新的活力。 “紫荊巽風共創中心”的成立正是賦能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的典型體現。巽風科技憑借3D渲染、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推動傳統文化傳播和促進數字文化成果全民共享,增強沉浸式交互體驗和引發用戶情感共鳴,創新文化演繹形式和助力講好中國故事,為傳統文化傳播和全民數字素養提升帶來全方面革新。
殷程先生作主旨報告 巽風科技總經理殷程先生在“我們的共創”主旨分享中表示,數字共創的出發點便是源自于人們生生不息的情感需求,同時他還介紹了巽風科技“彼岸”“燎原”“無境”三個項目的實踐及相關前沿技術開發應用。 由于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其發展必然依賴于高水平的復合型數字人才。為發揮數字人才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了《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 在人才培養方面,“紫荊巽風共創中心”匯聚了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共同探討跨學科融合與復合型數字人才培養。同時,巽風科技還將通過舉辦創意設計大賽,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到創作中,有利于培養出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論壇上,殷程先生還表示,巽風科技將努力提供更大的共創平臺,讓億萬用戶能參與到整個平臺的建設,激發、激活、激勵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據艾瑞咨詢機構發布的《中國數字藏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6年,數字藝術藏品市場可達28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巽風品藏和數藏兩大板塊融合升級為“巽風無叚”,為用戶間的數字資產交換需求提供技術服務,同時引入合作商家作為實體商品的中間服務商,為用戶提供鑒真、撮合服務。這意味著數藏產品可在收藏用戶手里自由流轉,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傳統文化傳播,同時提升藏品價值,也為創作者和收藏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巽風科技與清華藝科院的戰略合作,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價值創造,實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現實與虛擬的融合,促進了文化傳播與產業升級,構建了一個集數字藏品、原創設計及科技產業為一體的數字生態共創平臺。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9 06:01 , Processed in 0.0314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