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尋的酒吧 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國宴用酒是茅臺。然而曾經(jīng)有段時間,國宴用酒卻并非茅臺,而是汾酒。那么,汾酒的國宴地位是何時被茅臺取代的?又是怎樣被取代的呢? ![]() 有確切的史料證明,開國大典國宴所用酒是汾酒。
1949年9月21日,首屆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京開幕,會期十天,10月1日,在廣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在政協(xié)會議的開幕日和閉幕日,以及開國大典日,國家都舉行了隆重的國宴,三次宴會上采用的白酒是山西的汾酒,不是貴州遵義的茅臺。遵義那時還在國民黨手里,1950年月才解放,還不可能向解放區(qū)供酒。所以,在汾酒方面看來,汾酒是真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國宴用酒,堪稱“共和國第一國宴用灑”。(《中國名酒·汾酒》上卷第307頁)
也就是說,國宴用酒發(fā)生了一次變化,最初,用的是汾酒,后來就換成茅臺了。 ![]() 茅臺何時取代汾酒作為國宴用酒,目前未見到專門的研究文獻,推測不會早于1952年底,1950年2月茅臺鎮(zhèn)解放時,茅臺鎮(zhèn)上的釀酒作坊基本上全部停業(yè),新建立的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幫助恢復(fù)生產(chǎn),1951年底,貴州省仁懷縣專賣局才收購了茅臺鎮(zhèn)三家最大的外坊之一的成義燒坊,正式成立貴州省專賣事業(yè)公司仁懷茅臺酒廠,簡稱茅臺酒廠,至于另兩家作坊榮和燒坊和恒興燒坊,則是1953年2月才并入茅臺酒廠的,1952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茅臺的樣酒應(yīng)是由原成義燒坊(即剛成立的茅臺酒廠)釀造生產(chǎn)的。據(jù)此,我推測,茅臺酒是在1952年9月第一屆評酒會前后,取代汾酒成為國宴用酒的,因為那時才有較大數(shù)量的酒運到北京,并能保證后期的持續(xù)供應(yīng)。
茅臺酒之所以能取代汾酒,成為獨一無二的國宴酒,并不是因為汾酒的品質(zhì)不如茅臺,而是由于開國總理周恩來的力薦。因為長征的特殊機緣,周總理對茅臺情有獨鐘,他本人是公認的品酒高手,又擔任政府首腦,他的舉薦對茅臺的國宴酒地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63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茅臺酒雖然也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之列,但排名從第一退到第五,周總理知道后,請當時的輕工部長把茅臺酒的參選樣品帶來,他親自品嘗后,說“這是新酒,沒有經(jīng)過陳年窖存,不能代表茅臺參加評選”。一位日理萬機的大國總理對一種酒的排位名次關(guān)心到這種程度,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 ![]() 有些酒界專家對茅臺獨尊的現(xiàn)象其實是有不同看法的,比如白酒界的泰斗秦含章先生就通過鄧穎超建議周總理多喝喝汾灑,因為汾酒“清純”,那時秦含章的建議并不是出于為汾酒代言的商業(yè)考量,而是出身于他本人的科學(xué)立場,他是最早一批以西方科學(xué)理念認識中國白酒的科學(xué)家,從理化成分上看,汾酒中的有害物質(zhì)遠比茅臺低,比如糠醛的含量就只有茅臺酒的1/4左右。但顯然總理沒有接受他的建議,仍然只喝茅臺。受總理的影響,黨內(nèi)、軍內(nèi)很大一批高級干部都喝茅臺。
有一次全國性的會上,周總理讓茅臺酒師和汾酒師陳述各自的風(fēng)味特點和工藝流程后,給出的評價是“玉液瓊漿,南北一方;名甲天下,茅臺爭光;若論先后,數(shù)我長江”。“長江”意謂長江流域的茅臺酒優(yōu)于黃河流域的汾酒。周總理甚至說過“白酒不提趕茅臺,不是不準趕,而是趕不了”,這么強勁的支持,茅臺的國宴酒地位無人能夠撼動。
說白了,是周恩來總理的個人偏好,導(dǎo)致了茅臺取代汾酒成為國宴用酒的。
馬克思說過,一個時代的思想,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同樣,一個時代的品味偏好,就是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的品味偏好。這話聽起來有些刺耳,可卻是事實。
完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wǎng)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8 22:56 , Processed in 0.03479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wǎng)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