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是奔富酒莊進行產品創新的時期,酒莊推出了白葛蘭許霞多麗(Chardonnay),預示著澳大利亞也有制造和紅葡萄酒一樣出名的世界級別白葡萄酒的能力。接著,酒莊在不停的努力下推出了以巴羅薩谷西拉(Syrah,當地稱為Shiraz)釀造的RWT系列,使品質更上一層樓。RWT系列更被酒評家定位為自“奔富酒王”(GRANGE)以來的另一支超級佳釀。RWT是RED WINEMAKING TRIAL的簡稱,喻意“釀制紅葡萄酒的考驗”。它是奔富酒莊的一個新的風格,使用了法國橡木桶而放棄美國橡木桶,從而使得釀造出的葡萄酒擁有讓人難忘的豐滿度,酒體豐滿,強而有力,色澤艷麗。 2002年,彼得?嘉高成為奔富酒莊的首席釀酒師。這時,奔富葡萄酒已銷售至世界各地,成為人們熟悉的品牌之一。這期間推出的葡萄酒當中,2004年份的Bin 42與Bin 60A品質最為突出。2010年,奔富首次推出以黑皮諾(Pinot Noir)釀造Bin 23系列的紅葡萄酒。奔富酒莊所推出的產品均能全面照顧所有市場的需求,其風格展現了澳大利亞慷慨的民族精神與風貌。 150年以來,奔富酒莊依然保留著其始終如一的優良品質和釀酒哲學,因此,直到今天,奔富酒莊仍舊是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的掌舵人之一。奔富酒莊在澳洲各地不斷篩選各種優質葡萄,以保證葡萄生長在最適合的風土環境之下,酒莊的8個園地覆蓋了南澳以下幾個主要產區: 巴羅薩谷 奔富酒莊在巴羅薩谷擁有將近618公頃的園地,以提供釀酒所需的葡萄。巴羅薩谷距離南澳首府阿德萊得北部大約70公里,是澳大利亞著名的產酒地。1911年,奔富在巴羅薩谷的努爾奧巴建立了釀酒廠,兩年后推出第一個年份葡萄酒。巴羅薩谷以其相對較低的降雨量見稱。因此,這里的葡萄園都采用單線籬架來培植葡萄,以補償低雨量帶來的干燥環境。穩定的氣候和炎熱的夏天使得這里釀造的葡萄酒有著深邃的顏色、多變的果香氣息和良好的陳年能力,主要種植西拉和赤霞珠葡萄。 瑪格爾 1844年,阿德萊得建立居民點的8年后,奔富醫生與夫人在這里落腳并建立了瑪格爾莊園。最初,它取名于奔富醫生的新居“葛蘭許”,故稱為葛蘭許葡萄園。如今,這個具歷史意義的房子仍然屹立園中。瑪格爾是澳大利亞著名葛蘭許葡萄酒的發源地。這里最早所扦插的葡萄品種是來自法國南部的歌海娜。 伊頓谷(Eden Valley) 自從1842年約瑟夫?吉爾伯特在伊頓谷開發葡萄園后,這地區已逐漸發展為澳大利亞優質雷司令(Riesling)與西拉葡萄的主要生產來源。伊頓谷幅員遼闊,位于巴羅薩谷的東部,海拔高度介于440至550米之間。 阿德萊得 阿德萊得是奔富酒莊最早的起源地,酒王葛蘭許就在此誕生,二十世紀中期以后因阿德萊得的城市擴展,導致這個葡萄園縮減至目前的5公頃,主要種植西拉葡萄,出產量小但精致的高端奔富葡萄酒。 邁拉侖維爾 緊鄰阿德萊得產區,這里的地中海氣候導致常年氣溫不高,晝夜溫差不大,主要種植歌海娜、赤霞珠、梅洛(Merlot)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 克來爾谷(Clare Valley) 奔富于1978年在克來爾谷收購了葡萄園,這里常年有著涼爽的海風和比較寒冷的夜晚,適合種植喜寒性葡萄,奔富主要在此區種植白葡萄雷司令和霞多麗。 庫拉瓦拉 (Coonawarra) 奔富與庫拉瓦拉的關系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在此,奔富收購了酒莊的第一個葡萄園。庫拉瓦拉是澳大利亞最有名的紅葡萄酒釀酒區,風土條件優越,氣候涼爽,水源充足,擁有優質紅土。特有的紅土壤能夠使葡萄藤有著更少的枝葉和更濃郁的果實,這里的赤霞珠聞名于全澳洲,奔富在此種植的赤霞珠有著豐富濃郁的果香和扎實的酒體,非常適合陳年。庫拉瓦拉在釀造奔富各檔次的葡萄酒以及Bin 128系列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奔富酒莊這些葡萄園加起來的總面積超過1,000公頃,其中主要部分是克來爾谷和巴羅薩谷,這里的西拉和霞多麗產量占據整個奔富的一半以上,奔富部分葡萄園采用人手采摘,這些葡萄通常多用于奔富高端產品,例如BIN 407、BIN 707、Grange等,而其他商業化氣息較濃的系列則采用半機械采摘。 奔富葛蘭許是該酒莊歷史最悠久、品質最上乘的酒品,現在葛蘭許已從最初的阿德萊得產區移至巴羅薩谷產區生產,這里有著最出色的西拉。葛蘭許代表了澳洲葡萄酒的傳統釀酒技術,一切澳洲葡萄酒的特點都能從其身上找到。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9 05:06 , Processed in 0.0300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