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蘭斯帝龍買下侯伯王酒莊時,酒莊已處于破敗的邊緣。七十年來,帝龍家族向酒莊投入大量資金。克蘭斯帝龍不僅修復了古堡,還擴建了橡木桶酒窖,還是波爾多第一個使用不銹鋼發酵桶的。他的兒子道格拉斯?帝龍(C.Douglas Dillon)在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任美國駐法國大使,回美國后先后任肯尼迪政府的副國務卿和財政部長。無論是外交官,還是政府部長,道格拉斯都經常用侯伯王酒招待各國貴賓,將酒莊聲譽推向新的高度。 1958年,帝龍家族成立了侯伯王酒莊的控股公司克蘭斯帝龍公司(Domaine Clarence Dillon SA),之后不斷對酒莊進行投資,建現代化發酵窖,實行葡萄品系選擇,修建地下大型酒窖,重新裝修酒莊。經過兩代人的努力,侯伯王轉變為傳統和現代結合完美的頂級酒莊。傳到第三代,克拉倫斯的孫女瓊安?帝龍(Joan Dillon)是家族中最靜心經營酒莊的一位。從70年代她接手酒莊開始,侯伯王酒莊才在經營中獲利,使帝龍家族得以逐步擴展家族的葡萄酒事業,陸續兼并佩薩克的其它三個頂級酒莊。瓊安與第一任丈夫盧森堡王子結婚后育有一兒一女。第一任丈夫去世后瓊安與德?穆西公爵(Duke de Mouchy)結婚,穆西公爵也就成為了現時侯伯王酒莊的董事長。 另值得一提的是,侯伯王酒莊的釀酒家族德馬斯(Delmas)。喬治?德馬斯(George Delmas)于1921年加入侯伯王酒莊成為釀酒師。他的兒子讓-伯納德(Jean-Bernard)就出生于酒莊,之后繼承父業成為酒莊釀酒師。德馬斯家的第三代讓-菲利普(Jean-Philippe)目前也已成為酒莊管理隊伍的一員。一家三代都忠心不二、兢兢業業為酒莊付出。德馬斯家族是波爾多公認的最頂尖釀酒師之一。他們在1961年第一個提出打破傳統,采用新科技設備釀酒,引進不銹鋼發酵桶等,獨辟蹊徑得創造了具有獨特口感的新時代名莊葡萄酒。在所有列級名莊均保留傳統釀造方法的當時,這一舉動是不可思議的,但現今這已是大部分頂級酒莊效仿的樣板。酒莊1970年陳釀酒在1976年大名鼎鼎的巴黎品酒會上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 侯伯王酒莊目前擁有葡萄園共計51公頃,其中紅葡萄占48公頃。園內表層土壤為砂礫石土,次層土壤為砂質粘土型土壤。種植的紅葡萄品種包括45%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40%的梅洛(Merlot),15%的品麗珠(Cabernet Franc),平均樹齡為35年,用來釀造酒莊紅葡萄酒,包括正牌酒Chateau Haut-Brion和副牌酒Le Clarence de Haut-Brion。值得一提的是,酒莊副牌紅葡萄酒在2008年之前稱為Chateau Bahans Haut-Brion,2008年之后才更為今名Le Clarence de Haut-Brion。另有3公頃種植白葡萄賽美蓉(Semillon)和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兩種,用來釀造波爾多最頂尖的白葡萄酒Chateau Haut-Brion Blanc。侯伯王酒莊白葡萄酒無論價格還是質量都是世界頂尖的。 侯伯王酒莊釀酒頗為傳統。收獲為人工采摘,經過采摘工選擇性采摘后,在流動車上的挑選臺上精選,然后送到酒莊。葡萄破碎后進入發酵桶開始發酵,沒有發酵前的泡皮,發酵后泡皮。新酒除渣后進行橡木桶培養,一般用75%的新橡木桶,橡木桶烘烤程度為輕-中,酒的培養時間為15至18個月。酒莊與橡木桶公司合作,在酒莊內制作橡木桶,以便做出來的橡木桶更符合酒莊的細節要求。按傳統三個月倒一次桶,用蛋白澄清,在裝瓶前進行濾清,最后裝瓶。 侯伯王正牌酒在全新橡木桶中陳釀24個月,其酒質年輕時像個處于豆蔻之年的女孩,清純可愛,淡雅芳香,陳年之后則具備成熟女人的美麗,熱情大方,盡現媚態。正牌酒Chateau Haut-Brion通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香氣含蓄”,但在接下來每次搖晃酒杯的同時,總會發現新的香氣,那是種復雜而豐富的香氣。侯伯王酒莊特殊的風土環境,給葡萄酒烙下了自己特殊的香味。在品嘗初期,會發現其香味同樣是含蓄的,且單寧細膩、柔和。在口腔中,能夠感受到這款酒強勁的酒力,最后的余味驚人的持久。酒莊副牌紅葡萄酒Le Clarence de Haut-Brion如同是其正牌紅葡萄酒的縮影,從中可以找到正牌酒所具有的一些典型特色,適合在5年后飲用。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9 05:06 , Processed in 0.0318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