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即將來到,昨天就有酒友私信酒評君(公眾號:jiuping_cn),問:清明節是祭奠先祖的日子,究竟能不能飲酒?事實上,清明節除了掃墓、放風箏之外,在清明節的酒禮習俗也由來已久。 說起清明與酒,人們會很自然想到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雖未直接寫飲酒,但人們尋找酒家的目的,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清明節就有相應的飲酒活動,飲酒不受限制。清明節里,一般舉行家宴時,都要為去世的祖先留著上席,一家之主這時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后,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在祖先的靈像前,還要插上蠟燭,放一杯酒和若干碟菜,以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據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陽雜俎》記載:在唐朝時,于清明節宮中設宴飲酒之后,憲宗李純又賜給宰相李絳酴酒。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 清明節何以與酒有著不解之緣?據說,清明節飲酒與寒食節有關。清明與寒食本是兩個節日,有人說寒食在清明前一日,也有說在清明前兩日。可能由于時間相近,又加上掃墓與寒食禁火習俗的融合,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與清明便合而為一了。歷史上,唐以前重寒食,宋以后重清明。寒食節時,家家要禁煙火,只能吃預先做好的冷熟食。傳說這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功成隱退、抱樹焚身的晉文公重臣介子推。一般從寒食禁火到清明起火,需要三天時間,而一連三天僅吃冷食是很不舒服的。寒食節雖禁火,但不禁酒,喝酒暖身之舉便流傳開來。據晉代陸翙《鄴中記》載:“寒食三日作醴酪。”說明當時有寒食節制作飲用甜酒漿的習俗。唐代有不少詩人吟詠過寒食飲酒詩,“相勸一杯寒食酒”是趙嘏的詩句,“野寺一傾寒食酒”是張祎的詩句……而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后,寒食月明前”,“寒食棗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住,鶯語和人詩”。 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清明節習俗不斷發生變化,但掃墓、踏青、郊游這些活動,至今仍被人們重視。而且在這些活動中,無論是對先祖的緬懷和祭奠,還是對春天大自然美景的享受,飲酒,不管在野外或是家里抑或是酒家,依然是少不了的。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評網(微信號:jiuping_cn)關注酒類及周邊產品消費,致力于酒知識普及和酒文化傳播,通過測評、品鑒、對比等方式為酒友提供消費指南。聯系作者,QQ/微信:9919385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8 20:06 , Processed in 0.0326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