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印象中,古代詩人好像都挺能喝酒的。尤其是下面這家伙...
李白現存的詩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約有200多首。
涉及的場景嘛~那簡直是包羅萬象!他得意時喝,失意時也喝;一個人時喝,去宴會時也喝;想念基友時喝,重逢時也喝;在酒樓喝,在妓院喝,在家里喝,在宮廷里也喝。反正,只要有酒,哪都能喝~ 而且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可見李白是很愛喝酒的。
但是! 李白這貨真如他表現的那么能喝嗎?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沒錯 我就是那么閑... 要聊這話題,還得回到杜甫那句詩—— “李白斗酒詩百篇” 這里的“斗酒”是一斗酒的意思。 那問題來了... 一斗酒有多少呢?
但是...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流氓邦從鴻門宴上逃走時,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
玉斗就是酒杯啦~流氓邦既然能把白璧和玉斗這4件東西都揣在身上,可見這斗并不大。 此外,還有另一種被稱為斗的酒器。這種斗有長長的柄,但實際上就是個盛酒的勺子。形狀是這個樣子的~ ▼
《詩經·大雅·行葦》有這樣一句:“酌以大斗,以祈黃考”。朱熹注:“大斗,柄長三尺。” 古代的三尺,相當于現在的70厘米。大斗如此,小斗肯定更小。而且從出土的青銅斗來看... 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斗的問題已經搞定,那我們再來看看 古代的酒~ 其實古代酒的度數很低...唐宋時期還沒有蒸餾技術,酒多是發酵后直接過濾的發酵酒。度數在3%~10%之間,跟啤酒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誤以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像《水滸傳》中,在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的武松。如果喝的是現在52度的白酒...那就甭提打虎了,還是趕緊送醫院去吧...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1.一斗其實就是一杯玻璃杯大小。 2.古代的酒度數很低,跟啤酒差不多。
綜上所述,那就是說李白兄他...就是江湖傳說中的“一杯倒”
那就是說...李白兄他根本就不是江湖中傳說的“酒仙哥哥”,而是“一杯倒”
兄弟們,原來...我們被李大騙子足足騙了1253年! 所以最后的結論是:其實...我們比他更能喝。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酒評網
( 冀ICP備13016930號 )
GMT+8, 2025-9-28 22:56 , Processed in 0.0375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C) 2008-2013 酒評網 JiuPing.Cn
© 2001-2013 Comsenz Inc.